2018年没有沿用2017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而是采用了考生熟悉的新材料作文形式,继续体现对考生思辨能力的关注。试题主体为一则叙事性材料,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富有趣味而引人深思,突出体现了信息综合与分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有效地避免了宿构套作。
本题材料明白晓畅,却含意丰富。考生只需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联系,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思考,能自圆其说即可。该题目可以有多元立意,开放性很强,适合考生的个性表达。在文体选择上,仍然给了考生充分的开放空间,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如实用类的议论文或者文学类的小说、散文等均可。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多个写作角度:科学精神、理性态度;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不盲目从众;换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对于弱点的思考;广泛听取意见;透过表面现象看问题;关注被忽略事物等等。丰富的思考角度,可以充分体现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与表达。
这则作文题也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关注。考生可以从材料出发,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自己的思考。该材料是一种思维误区——幸存者偏见的典型体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思维误区很常见。尤其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众声喧哗,面对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与极为丰富的多元言论,我们更需要尊重科学、理性面对。本题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社会,深思明辨,在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