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环节:导学
预学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学生进入自学的第一环节,要求教师引导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可行性。
首先,教师向学生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学会哪些基本方法、形成哪些基本技能。
其次,教师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范围,同时可以简要说明学习步骤。
再次,教师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细化为学习提纲提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学习提纲有以下几种形式:
1.问答式
问答式即是将学习内容及学习重点编成几个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这种形式适用于教学内容较少,难度较低的情况,即能将学习内容用一两个问题可以概括,学生回答了问题也就掌握了知识,达成了目标。
问题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既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能让学生明确怎么学,不能含糊其词。
2填充式
填充式即是把教材重要知识点、重要词句、重要文段、公式、定理、法则等整理、编制成填充题,学生经过自学、探究、合作与交流完成填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填充式是学习提纲的一般形式,能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制填充式学习提纲要注意避免摘录、抄写原文,要促使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填充。
3选择式
选择式即是将教学内容编制成选择题,学生通过学习,对选择题的答案进行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形式与填充式相似,既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选择题,其难度在于设计可供选择的答案,既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又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既要给学生的学习给以提示和引导,又要给学生的学习加以界定。
自学提纲出示后,学生进入预学环节,此时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圈点符号,对教材重点内容、重点词句予以圈点,加深印象,重点理解。
(2).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一是重点的知识点,二是关键的学习方法,三是典型的问题答案。
(3).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使用相关的学习工具,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4).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探究、问题研讨、学习交流。
(5).指导困难学生有效地进入自学,指导优秀学生合理地进行拓宽和加深。
第二环节:自学
自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首先由学生进行独立自学,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初步完成自学提纲规定的学习任务;接着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生生之间共同解决独学过程中没解决或没完全解决的问题,再次理解领会课本知识;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广泛交流,或口头表述、或板演、或操作、或展示,将自学、合作中的过程、方法、结论反馈给全班同学,以达到查漏补缺、整体消化、巩固提高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进行点拨、指导、答疑,以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顺畅、有效。
第三环节:研学
研学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将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再学习。研学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1、研学的方式
(1)学生互动
这种研学方式是课改提倡的主要方式,是由学生代表将预学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即围绕自学提纲对学习的知识予以复述,不完整的地方继续由学生互相补充,直至完美。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加以强化,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纰漏、出现的偏差、技巧的疏忽进行点拨,同时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采取与学生不同表述形式的表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方法的融会贯通,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2)教师讲授
这种研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要求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紧扣教材重点,抓住教材难点,避免枯燥的教材重复。
(3)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自我针对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深入学习,再次围绕自学提纲从不同的角度研读教材,消化知识点,提高技能技巧。
2、研学的方法
(1)理论研学
这种方法是围绕教材重点知识进行的一系列研学活动。就理科而言,针对概念、法则、定理等进行深入的讲解,并引导深入的探究。就文科而言,针对观点、手法等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究。
(2)例题研学
这是理科常用的研学方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选配典型的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拓展、延伸来达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例题的选配应力求综合性、基础性、灵活性的最大统一,既要涵盖所学重要知识点,又要涉及知识应用的技能技巧。例题的讲解既要注重突出分析、建模、解答的过程,还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有①解答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有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③解答过程有哪些规范要求;④题设可以做哪些更改;⑤题目还有哪些结论。
(3)习题研学
对于易学易掌握的知识大都采用习题强化,即将教材所有知识点编成练习题,是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练习题的编制一定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注重基础,难易适度;②突出重点,紧扣教材;③培养能力,题型灵活。
研学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知、情、意、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情合理的双边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面向全体,关注各类学生的学习效果;
② 适时对全体学生中表现出的好态度、好学法、好方法、完美结论给予评价;
③ 充分利用强化的不同形式,有计划地加深、拓宽知识。
第四环节:检测
此环节教师用设计好的测验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即课堂作业)。遵循堂堂清、课课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作业题设计成检测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检测题的设计,一般以中等生7分钟可以完成的题量为标准,照顾到全体学生,题目注重基础,考查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技能、技巧的领会,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题型尽量与新课标相吻合,不偏、不怪、不难。大都把检测题编成判断、填空、选择,书写量较大的综合性题不超过两个,以便学生按时完成。
教师根据测试题情况进行评讲,主要突出重点知识、技巧、规范,简单的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自我进行改错和批注。作业也可以收回教师批改,但反馈到学生时一定要评讲。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在对检测(作业)进行评讲时,要紧扣当堂的教学重点,随机进行课堂小结,重现所学知识。
作业的批改可采取如下形式:
1.集体批改。即教师对作业的标准答案、方法要领、格式规范、技能技巧进行阐述,学生自己进行评定和修改。
2.学生间互批互改。采用这种方式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作业批改方式方法的指导和培训,一是常规的圈点符号;二是纠错的要点;三是评语的书写。
3.教师批改。这种方式的批改一定要防止走过场,只改不评、有对错无纠正、有分数无评语。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作业,教师还应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不留空缺。
4.课堂小结是穿插在这一环节中进行的,主要是把经锤炼的教学内容随机地再次呈现,让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条理,达到类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