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的界定、省市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本课题的界定 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课题主要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中高中各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方式、具体策略。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实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2.省市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问题式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倡导的一种教学法。其中,学者列尔涅尔指出: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证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反省思维问题模式,他从学生天生就具有某些才能、兴趣和社会需要等本能出发,认为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凭本能自主学习。帕内斯倡导问题自身的创造价值,以发现多层次、多元化的问题为中心,构建问题多元化教学模式。托马斯着眼于问题确立、探索、解决的全过程,提出了发现提炼、辨析、解答的基本模式。 国内专著和期刊大都认为,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研究多,实践操作少;尤其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更看重学生的分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3.选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问题导学法教学理论。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4.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效性研究,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实现以下三方面改变 (1)教学结构的改变,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从根本上改变“我说你听”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由被动的知识获取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问题导学”导——教师改变。在“问题导学”中,教师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 (3)“问题导学”学——学生改变。“问题导学”使学生由过去单一机械的知识获取者,成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他们在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下,课前带着问题“看”,发现问题“思”,疑点问题“查”;课堂上带着问题“听”,围绕问题“辨”;课后抓住问题“练”寻找问题“究”,最后一起解决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高中各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使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学科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习任务驱动为形式,以高中各学科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内容,以学生再发现和探究为方法,以发展师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内容有: (1) 问题导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的研究 (2)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3)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4)问题解决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整合研究。 (5)问题导学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研究。 (6)问题导学教学中学生的评价的评价研究 (7)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8)问题导学法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3.研究假设 在高中教学中,如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创新之处 本课题旨在对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问题式教学进行深入、具体的实验与研究.其他研究大多侧重理论方面,而本课题试图借鉴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实践新课程理念,寻找促进学生自主参与问题式教学活动的策略,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基本模式与变式,同时丰富教育教学的价值性理论。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13.5—2013.8)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问题导学法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2013.9—2014.9)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2014.9—2014.12)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D、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2.技术路线 本课题属于实践性、应用性研究,遵循理论先行、科研引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从教师发展需要出发,走“学习—实践—研究—行动—反思—实践—发展”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3、研究的方法: ①、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②、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问题大学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